僧帽壶,一直是不少紫砂玩家的最爱,因其壶盖类似古代僧人头上的帽子,被取名为“僧帽壶”,今天我们来单独聊聊僧帽壶,一起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僧帽壶刚开始只是僧侣们的一种饮茶器具,后渐渐被推广至民间使用。作为紫砂传统经典壶型之一,它承载着藏传佛教文化、瓷器发展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紫砂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僧帽壶是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明代紫砂巨匠李茂林、时大彬将其以紫砂壶的形式发扬光大,并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僧帽壶的壶身为六角形,壶身口沿处延伸出五瓣莲花,壶盖呈正六边形,边缘隐现于花瓣之中;壶钮则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风格优雅悦目、朴拙坚致;壶颈紧接花瓣,好似帽沿;鸭嘴形流,耳型手把上有一似飞把的小扳手;壶嘴的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壶底也是正六边形。僧帽壶的造型棱角分明、精雅独到,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因此为世人称绝。

由于僧帽壶的特殊性,因此在紫砂壶的众多器型中,制作难度最大,它也成为了历代紫砂艺人追求的目标,它身分六瓣,等边、等面、折腰的六方结构,有二十多片泥片相衔相接,由上至下分成帽沿、壶颈、壶身三个层次,手工制作时要求角度连接、块面分割精准、分毫不差。有一点不均匀或偏差都会导致烧制失败,真正是紫砂壶中的实力派。
文章来源:藏壶匠网,欢迎分享紫砂壶商城的作品及名家老师,转载请保留出处!探秘僧帽壶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www.spzsh.com/huxing/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