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193 时间:2023-09-04 来源:宜兴紫砂壶一厂
1、黑疾星
简介:黑疾星,呈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周身均现黑色小融点,为朱泥原矿黄石黄之外壳碾碎成砂,掺於特选宜兴赵庄山朱泥系之棕色调原矿中,经过浆捶练而成。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8%。
矿产地:宜兴赵庄山
泥性:本名泥亲茶性恬和,色沉稳重却持之略轻。
难度:工序师傅复杂
特点:一经使用,温润光华,晶莹剔透,泥中极品天然特殊,一般添加化工氧化物之泥料效果,怎堪比拟。
冲茗特性:本名泥亲茶性恬和,温润香醇颇值回味。
2、黑泥
简介:黑泥,其色如墨,似黑夜浩瀚天际,深不可测,配以点点金砂,直如天星闪烁,高挂暗夜长空;神秘静寂、引人神往,故历来深受世人钟爱。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
窑温:约1140度C。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本色泥。
泥性:原料较为疏松,加工成型须细心、谨慎。
难度:易跳砂、起皱,烧成率中等。
特点:
冲茗特性:泡茶醇和温顺敦厚,时间掌控容易,初学者与老手均能恬适使用,颇具谦和中庸之独特气质。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绿茶等。
3、紫茄泥
简介: “紫茄泥”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泥中极品;惟玩家易与“拼紫泥”溷淆。
窑温:约1170度C。
收缩比:约13%。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台西(紫糟青、本色紫茄泥)。
泥性:黏性佳,磁性较高,含铁量高,提炼不易,乾湿控制不易。
难度:光明珍易花泥、起皱,易变形,窑温烧足易呈养化铁熔点。
特点:色泽神秘高贵,散发特殊紫砂质感,光洁而气蕴;充分表现砂壶表面肌理,及光线折射变化,动人心弦。
冲茗特性:热淋变色率高,逼热恰当合理,适茶性佳,传神而率真,不败茶、不矫揉,平实亲和,品茗佳友,壶中之君子也。
冲泡建议:适合泡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4、黑星土
简介: 本泥料“黑心土”,为特地从黄龙山底糟青最底层原矿中偶见内含澹墨色细小夹心层集中而成(故直称~黑心土),经数年下来,提取量极少,珍贵稀罕,为喜好珍稀名泥的玩家,千万不可错失的绝世好泥也!
窑温:1180-1200度
收缩比:11-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黑星砂壶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难度:
特点:黑星土烧成后黄褐略泛黑光,为黄龙山最珍贵的原矿之一。
冲茗特性:泡茶醇和温顺敦厚,时间掌控容易,初学者与老手均能恬适使用,颇具谦和中庸之独特气质。
冲泡建议:适合泡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5、明朝土
简介:明朝土,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带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因为接近青龙山(石灰石),富碳酸钙,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有明代风韵,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此泥可谓“骨多肉少”,质感极为丰富,颗粒均匀隐逸,抚之又光洁温润;本泥富含历史传说因缘,更因绝灭已久而倍加珍贵。
窑温:约1150度。
收缩比:约13%。
矿产地:
泥性: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成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难度:收缩和变形极大,不易制作,只适合做小品。
特点: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冲茗特性:以之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若搭配前代传器为品种,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们爱不释手之品也!
冲茗特性: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6、黑铁砂
简介: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 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 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
7、桂花泥
简介:桂花泥,以精品老紫泥与段泥砂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调配极为不易,精品桂花泥极为稀少,桂花泥通体紫红,显富贵之气,细腻中蕴含苍古质感,段泥砂颗粒均匀点缀其中,骨肉匀亭、柔中带刚,泥性十分柔和,稍加泡养,包浆迅速,更见风韵。
窑温:约1085度。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
泥性:原矿含紫泥和段泥砂,成陶之后,于深沉之“红紫色”底上,质感富贵,泥性柔和细腻。
难度:调配比例极难掌握,精品泥料极少。
特点:原矿含紫泥和段泥砂,成陶之后,于深沉之“红紫色”底上,质感富贵,泥性柔和细腻。
冲茗特性:以之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若搭配前代传器为品种,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们爱不释手之品也!
冲茗特性: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8、红麻子泥
简介: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窑温:约1120度C。
收缩比:约14%。
9、澄香泥
简介:艳而不妖,发色正常,新壶身桶表层颗粒均匀、平整,几泡茶后水色润泽,目数无论制成小品还是中品均十分养眼,曾有壶友认为是“降坡泥”的另一分支,但与之详细对比,发现此料砂感真实!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特点:光泽均表现自然,无“贼光”,透气性很好,包浆在壶体不明显,但精心泡养后可见若隐若现的光芒,使用一段时间后以手抚摸砂感明显,透气性非降坡泥所能比拟
冲茗特性:发茶速度极快,吸香效果在李氏泥料中属佼佼者
冲泡建议:重火乌龙茶类的铁观音、武夷岩茶、台湾茶
10、红玉砂
红玉砂是降坡泥体系里的一个分支,是从降坡泥里面简练出上等的矿石,富含段泥成分,成品颜色跟鹅卵石接近,颜色非常艳丽且有光泽,无需过多泡养就可一有非常自然的包浆,温润如玉,顾而取名红玉砂,可一说是降坡泥里的贵族!此泥料存世量极其的稀少!
11、沙皮青
沙皮青顾名思议就是鲨鱼皮的青色,这是老青灰泥的一种,此泥料极其稀少而珍贵,它含有少量朱泥和段泥的成分,成品率极低,颜色纯正,容易泡养,包浆快。
12、
紫朱泥
简介:该泥原矿通体呈红色(原矿朱泥呈黄色),烧成品呈紫色,应了中国一句古话:“红的发紫”,通常是用以调色用。矿料的年代久,铁份含量饱和,只要温度烧到位,不经几泡茶就温润、老陈之感,所以称为紫朱泥。
窑温:1080度。
收缩比:约30%左右。
矿产地:
泥性:
难度:
特点:
冲茗特性: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特殊。
冲泡建议:紫朱泥最适轻、中发酵茶,像台湾高山生茶,及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等。
13、桃花泥
桃花泥的优点是超强透气性 开水倒入壶中 壶身云雾缭绕而不渗水 色泽变幻美如桃花、其矿物质含量丰富 有意义身体健康。
14、乌金玫红砂
紫金砂是用30年前的黄龙山原矿老紫泥和朱砂按一定比例自己特别调配的,这种泥料现剩量不多,所制的壶透气性高,吸水性强,很容易包桨,是原矿紫砂料中不可多得的料
15、竹青泥
竹青泥,顾名思义其颜色很像竹子的那种青绿,其多用在制紫砂壶,算是一种稀有矿。
16、清代黑芝麻黄金砂
独特清代黑芝麻泥烧成,色泽深沉,养成后韵味十足。
17、黑粗砂
黑粗砂:16目,熟红砂,段砂和原矿紫泥使用顾氏技艺调配而成
18、共生矿料
天然的两种泥在一起,本山绿和底槽青共生,泥料相当稀少
19、石黄泥
1.成品率低
因石黄料一般产于嫩泥夹层,通常收缩率比较大,约为30%—40%,成品率极低。
2.稀有
纯净石黄为少砂颗粒的矿,泡于水中即砂、浆分离。粘度小,莫说起身筒,就连打成泥片都难,必须要在潮湿的地方尽快制作,不能多次喷水,否则浆会流动,不易成型,市场上非常少见。
3.“铁壶”
此壶虽是紫砂泥料制成,却重如镔铁,色如玄铁,感觉上更像一把“铁壶”。
4.温度“挑人”
石黄的烧制温度也比普通茶壶高得多,一定要在1200℃左右才能烧制成功。
5.养生
石黄泥料含铁离子量极高,因此烧制成功后,茶壶本身就是一把纯天然的“铁离子养生壶”
20、龙血砂
简介:龙血砂为高端降坡泥的一种 , 龙血砂对降坡泥犹如大红袍对朱泥,底槽清对清水泥的关系 。2007年丁蜀镇修建紫砂路,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黄龙山三号坡,挖出一槽殷红如血的紫砂矿源,说是一槽其实不过很薄一层,最厚处不超过15cm,夹在两块巨石中间,数量极其稀少。此种殷红色的矿源,被称为是龙的血脉,江南人把血称为“旺”,故此种泥料制作的紫砂壶会带来财运和福气。
特点:龙血砂近乎全颗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经千锤百炼仍然不易成型。故一旦烧成,透气性比底槽清更胜一筹。烧成为陶,平淡无光;养成为玉,美不胜收。适合各种茗茶,不夺香,不走味,不败茶,还原性无与伦比,是玩家藏家的不二之选。
热门文章
紫砂壶标签